在推进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的过程中,达茂旗按照“宜农则农、宜牧则牧、宜游则游”的原则,及时跟进产业配套设施建设,着力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文化旅游等新型产业发展,切实提升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后劲和持续发展能力。
今年,达茂旗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拟建新村183个,把349个自然村整合成230个自然村。计划建设住房6272套,其中,统建2876套,自建3396套,截至目前,实际开工建设住房7737套,是计划的123.4%。
民心工程 暖心工程
任宝贵每天只要有空闲时间,他就会来到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施工现场,看看自己家房子的进度和质量。
任宝贵是达茂旗乌克镇乌克村村民,在村里已经住了30多年了。任宝贵告诉记者,原来住的房子是土木结构,逢雨必漏,由于院落较低,一下雨,雨水就回灌进了家,今年,村里要实施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,每户村民只需拿2.5万元就能住进60平方米、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新房,而且地面、门窗、吊顶都是装修过的,还有一个凉房和大院,任宝贵高兴坏了。“今年的工程进度挺快的,质量盖的挺好。下水也有,格局也不错,卫生间阴卧阳卧都有了,挺好的,挺满意。”任宝贵说。
和任宝贵一样,去年10月搬进新房的李三林说起“十个全覆盖”也是满心欢喜。李三林是一个特别要强、爱干净的人,过去的家由于年久失修门窗不严实,再加上当地处于“风口”,外面一刮风,家里全是土。李三林每天打扫也不干净。现在李三林的家窗明几净、一尘不染。“屋子严实,刮风也不怕,进不了土。房子好住啦,路也好走啦,人们对生活也有盼头啦!一年总比一年强呀。”李三林说。
达茂旗乌克镇党委副书记刘英梅介绍,乌克村原辖9个自然村、580户2082个村民,2014年到2015年,这里的七个自然村按照整村搬迁的方式实施了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。今年又将对剩余的两个自然村进行改造,目前各项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中,预计八月初能够全部建成、具备入住条件。
记者了解到,达茂旗现有77个嘎查村349个自然村,通过2014年、2015年两年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的实施,已有47个自然村全面实现“十个全覆盖”、155个自然村部分实现全覆盖,今年,达茂旗将对剩余的147个未实施自然村和155个“填平补齐”自然村实施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。目前,各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。
“不漏一村、不漏一户、不漏一人、不留一间土房”,在“四个一”要求的指导下,达茂旗坚持“拆撤并行,建改结合”的原则和“因地制宜、分层推进”的总思路,正在向“确保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,确保工程质量达标,确保按时完成,确保将‘十个全覆盖’打造成民心工程、暖心工程、优良工程”靠近。
达茂旗旗委副书记弓华介绍,今年,达茂旗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拟建新村183个,把349个自然村整合成230个自然村。计划建设住房6272套,其中,统建2876套,自建3396套,截至目前,实际开工建设住房7737套,是计划的123.4%。同时,为了确保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的顺利、快速推进,达茂旗采用三级联动的形式,以旗委书记、政府旗长为总调度总协调,12个副县级领导包联12个乡镇苏木,77个科级、副科级干部包联77个嘎查、行政村,252名驻村干部入驻到自然村和便民服务站,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,分管领导具体抓,驻村干部入户抓,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局面。
信心工程 致富工程
“十个全覆盖”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,还正在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。以百灵庙镇黄花滩新村为例,在新村住房、水、电等现有设施的基础上,充分发挥政府补贴作用,自主开发经营“农家乐”和观光农业。在去年第三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期间,平均每户农家乐至少增加了3000元左右的收入。另外,达茂旗还在黄花滩新村打造北冬虫草种植基地,目的是在试种试售成功后,引导更多的农牧户加入进来,让北冬虫草种植走向产业化发展之路,同时实现富民增收。
在推进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的过程中,达茂旗按照“宜农则农、宜牧则牧、宜游则游”的原则,及时跟进产业配套设施建设,着力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文化旅游等新型产业发展,切实提升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后劲和持续发展能力。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,在农区适宜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大力发展规模种植,在牧区条件成熟区域积极探索联户经营和舍饲养殖模式。
“目前我们的任务是七月底全部交工,8月15日实现入住。最终通过三年的‘十个全覆盖’工程的实施,使我们达茂旗总体完成旗不漏乡、乡不漏村、村不漏户、户不落人的总目标,使我们所有的农牧民群众得到安置,享受到实实在在政策的实惠,真正将‘十个全覆盖’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、暖心工程、优良工程。”达茂旗旗委副书记弓华说。